-
电线埋进地底,白城的天空就干净得像刚擦过的玻璃。
作者写“电线杆特别少”,这句话背后藏着一条账本:把高压线全改成地下管廊,每公里要多掏四百万元,还要把老城区的水泥路挖开重铺。
白城市政府2019年到2023年连续四年把“电缆入地”写进预算报告,一共投了七亿三千万,这笔钱没拿去修大广场,也没拿去盖高楼,就为了让抬头看不见黑线。
游客觉得清爽,其实买的是本地人交的电费附加,一分没少。
作者又写“水稻玉米一大片”,看似闲笔,却把收入来源点破。
白城产粮占吉林全省十分之一,国家托市收购价年年稳,农民兜里有钱,政府才有底气追加那笔地下电缆的账单。
要是田里种的是赔钱的作物,电线只能继续挂天上。
清爽不是天生,是算账算出来的。别的城市喊没钱,白城把钱先砸在看不见的地方。
抬头不见黑线,低头却得付电费,你愿意为这样的天空多掏几分钱?举报
